二维码
钻机之家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感恩·奋进①丨凝聚强劲动能,走在前、做示范的徐工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4 08:22:12    来源:路面机械网    作者:路面机械网    浏览次数:910    评论:0

2017年12月12日,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调研就亲临徐工集团,在徐工首先提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这个重要论述,不仅对徐工,也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他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听取了徐工的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和叮嘱我们“我们还要再提升,向中高端走,我们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这里”!

驶过六年高质量发展的航船

徐工来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回望来路,谆谆嘱托,犹在耳畔,20000多名徐工人同感殷殷关怀。六年来,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出口收入和主机销量均增长2倍以上,成功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工程机械板块整体上市……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展望前途,面对复杂严峻风险挑战和艰巨繁重任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信心”成为主旋律,“乘风破浪向前”成为徐工内涵式发展的真实写照。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徐工集团、徐工机械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表示,徐工从1943年发展到今天,未来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根”和“魂”以及独特的政治优势。只有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更具时代特色,企业的改革才有方向、发展才有力量、稳定才有保障。

潮头掌舵破浪前行

——内涵式增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11月28日,辽宁营口,百米高空之上,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轮式起重机——徐工XCA3000将重25吨、长95米的风机叶片精准对接风机轮毂,安装到位。这位全能“大力士”的圆满首秀,代表中国起重机再次刷新研发世界纪录,成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3月5日,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徐工集团的单增海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2017年您考察徐工时乘坐的220吨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

“我们还要再提升,向中高端走,我们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勉励徐工前行。

从71%到100%,是产业链不断走向自主可控的生动缩影。大国工业,拥有稳定且高竞争力的产业链至关重要。夯实产业基础,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7月20日,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在徐州举行,聚焦“1650”——江苏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聚力强群韧链,加快推动徐州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中高端。

“在产业链的建设发展当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创新协同、市场协同,还有数字化协同、人才协同等等。”杨东升在创新发展大会上介绍,作为工程机械这条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徐工80年来始终坚守主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带动江苏省1000余家、全球4000余家上下游企业,走出了一条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核心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的道路,打造形成了齐全完备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

提高产业链核心能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徐工构建“5+1+1”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向高端转型,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继续提升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能力,带动集群补短锻长提能、补链稳链强链、走上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徐工集团一个更宏大的产业转型升级答卷正在书写。

深刻变革谱写新篇

——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董事长“一号工程”,努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统筹质与量,是发展的必答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题。

智改数转网联董事长“一号工程”正是徐工苦练内功、由量变到质变的“杀手锏”。

时间记录不凡——

■ 6月5日,徐工召开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启动大会,发布了智改数转网联“六经六纬”蓝图路径规划,推进流程重塑、管理变革、平台赋能。

■ 7月20日,在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上,徐工集团和IBM签署战略合作协议,IBM将长期为徐工“智改数转网联”项目提供专业的顾问资源和技术服务。

■ 9月8日,徐工智改数转网联战略规划一阶段总结暨二阶段部署大会召开,杨东升指出,智改数转网联是实现“珠峰登顶”的基石,必须以变革的思想将转型方向融入“六经六纬”的方方面面。

■ 11月30日,徐工携手华为打造的“徐工F5G全光工厂样板点”正式揭牌。

从一域到全局,智改数转网联“一号工程”的“徐工答卷”格外沉甸甸、分量足。

杨东升表示,时代要求徐工不仅要回答好“数字化”的这道必答题,更要让徐工“抢答”出行业最好成绩。六年来,徐工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加强建设投入,持续稳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底盘”,助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目前,徐工2家工厂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建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工厂2家,三级工厂6家,同时对标成熟度五级要求加快建设。2023年上半年启动2家智慧产业园的建设,推进30余条智能产线的升级改造;同时,开展基于视觉识别的构建焊接气孔、偏焊等11类算法模型,应用装备融合数字技术,累计打造20余项典型应用场景,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就如同转型发展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徐工集团始终牢记在心。

在西藏昌都的采矿场,一台挖掘机转速偏低。数据实时在2700公里外的江苏徐工挖机智慧服务管理平台显示,并自动触发预警提醒。工作人员远程编码刷新程序,5分钟后,发动机转速恢复……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汉云”上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场景。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2023年跃升至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第2位。

徐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的谆谆嘱托,坚持把技术和管理创新作为徐工发展的主战略,构建了“1+6+N”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塑造可持续新动能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绿色升级中不断显现新气象

10月17日,徐工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下线首台动力电池,助力徐工进一步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安全性——这是徐工绿色化转型的重大结构性调整之一。

“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强调。

11月15日,徐工装载机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一条国际领先的新能源装载机生产线建成投产,每25分钟就有1台新能源装载机装配下线,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1台新能源装载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3000小时,可减少32.3吨碳排放和118.35吨二氧化碳排放。”徐工集团新能源产品研究所所长翟跟利说,“每小时电费相比油费可节省100元。8年的全生命周期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50万元。”

绿色发展,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是徐工变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9月20日,BICES 2023开幕,这是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品质工程机械国际展览盛会。徐工展出发布了8大板块28款明星产品,其中,新能源产品全面发力,占参展产品总数约60%。据2023年徐工机械半年业绩报显示,徐工新能源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74.9%。

11月29日,在第一商用车举办的第八届“谁是第一”年度评选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上,徐工新能源重卡实力摘得“2023年度第一畅销新能源重卡”大奖。

成绩可喜的背后是徐工新能源领跑市场的硬核实力。低碳转型,徐工一直在路上。徐工深入挖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有序实施用能结构低碳转型;坚持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打造5G智慧工业园。

优化焊接、涂装工艺及装备,徐工强化烟尘、VOCs、固废处置,持续推进制造过程绿色化,建成多家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全面布局新能源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打造无人智矿、道路机械无人化施工等示范场景,逐步形成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低碳产品集群。

同时,作为制造业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徐工将绿色管理在整个链条上纵向延伸,通过绿色引领、绿色采购,拉动上游企业进行绿色改造,严把供应商绿色关卡,拉动上游供方开展绿色工艺及绿色精益制造,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优化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称号。

推进工程机械绿色装备、绿色制造、绿色施工、绿色服务全面发展……提升企业发展含“绿”量,低碳转型,徐工绿色发展势头正强。

服务共享促进联通

——拉紧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推进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10月18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联合徐工集团正式启动“工程机械市场指数”工作方案。在这之前,徐工汉云已经有一个连续上报有关部委4年的“徐工指数”,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新型“风向标”,“徐工指数”一直默默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两个轮子驱动,一个轮子是数字化转型,另一个轮子是服务型制造;以数字化驱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服务型制造支撑先进制造业做优做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从以成本优势为基础的中低附加值产品,向以技术和服务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品过渡。

“以智能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化引领行业低碳发展、以服务化延伸主业价值链创新、以国际化打响全球知名品牌,努力把发展实体经济的‘看家本领’练就得更强、更过硬,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杨东升如此表示道。

徐工长期以来坚持发展服务型制造,形成了多领域齐头并进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工程机械制造主业,形成了包括高科技研发服务、现代供应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或大数据服务、金融服务、电商平台、后市场备件服务等七大经验做法,成为江苏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并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

9月13日,徐工在印尼矿业展举行了2023全球服务万里行授旗仪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逐一走访当地客户,并通过量身定制的服务反哺产品改进优化,加大X-GSS、PMS、CRM等信息化平台应用推广,用智改数转网联全面提升服务的及时、高效。

徐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提出的“瞄准国际标准提高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期望嘱托,不断推进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

今年3月,徐工品牌全新升级,面向全球以“Solid To Succeed ”为沟通语,向客户、经销商、社会大众等全价值链提供高可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助力共同成功,建设美好世界。

今年,徐工位列世界品牌500强第382位,连续五年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排名逐年稳步提升,在经济波动、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市场环境中,彰显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徐工正加快落地“研产供销服融”全价值链体系建设,挖掘竞争差异点和价值创造点,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系统集成服务、总承包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形成多形态互动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积极融入双循环深化国际合作,国际化深耕不断迈出新步伐

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指出: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一定要有战略定力,进一步拓展广阔的海外市场。

11月23日,满载着发往“一带一路”国家的工程机械列车从铁路徐州北站出发,6天后将按时到达满洲里口岸。根据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徐工集团签订的物流总包协议,此次运输为国铁物流总包跨境第一单。

国际化是徐工穿越行业周期、打造百年老店、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

徐工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在30多年的国际化征程上,年出口总额和海外收入持续稳居行业第一。2023年上半年,徐工实现国际化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33.5%,国际化收入占比升至40.75%,比上年度的29.67%提高了11.08个百分点,多数区域和多数产品均实现高速增长。

环顾世界,这个40.75%来之不易。在当前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多重压力,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形势下,全球客户用实际行动继续为徐工“投下信任票”,充分印证徐工的强大“磁吸力”。

今年5月16日至22日,第五届徐工国际客户节上,来自五大洲的1000多名海外客商沉浸式感受“两汉文化发源地”和现代“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现场千吨级、大吨位新品、海内外批量订单交付发车,投身全球重点工程建设。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徐工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徐工先后受邀亮相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工程机械展会和第十四届国际基建论坛,凭借过硬产品“徐工金”持续闪耀国际舞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杨东升指出,工程机械的全球化发展可以分为“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三个阶段。当前,徐工已经由最初贸易出口的“走出去”阶段,进入到深耕本地化的“走进去”阶段,并加速向“走上去”阶段迈进。

2023年上半年,徐工分别在英国、新加坡、沙特、阿联酋、越南成立了销售公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工国际化采取“抱团出海”的打法,在市场上加强和供应链企业,尤其是上游企业的协同,从而形成工程机械产业当地化竞争优势。

如今,徐工正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主战略,深耕国际化发展布局,已经形成了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协同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并围绕“总部抓总、区域主战、产品线主建”的战略思想,徐工打造“1+14+N”的国际化运营体系,推动公司国际化能力的提档升级。

夯实发展人才基础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相得益彰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集团,殷切寄语广大企业职工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徐工承继和弘扬新时代徐工“四种精神”“洞察发展规律的思辨精神、敢于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识变应变求变的创新精神、聚力攻坚克难的登顶精神”,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决心和“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恒心,转型升级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9月1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徐工集团5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摘得1金1银3个优胜奖,是江苏代表团参赛获奖数最多的企业。

11月27日,在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上,徐工收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

11月28日,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徐工7名学生选手参与4个赛项,摘得3金、4银。

“扎实落地人才自主培养专职书记‘一号工程’,抓好后继有人这个徐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杨东升看来,技术、管理、人才都要往中高端走,这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体现。

六年来,徐工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创新高地,努力培育更多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段位技术人才、高技能工匠人才、高产出营销人才、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打造成为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链、创新链。

目前,徐工拥有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5000余人研发队伍,拥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全国技术能手41人,高技能人才占比64.2%,行业领先。

在徐工智改数转网联的浪潮下,培育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掌握多项新技术、新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徐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快建设具有工程机械集群特色的人才集聚区、强磁场,为产业链自主可控、行稳致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

80年的徐工历久弥新,生机勃勃,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时代答卷上,徐工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五化发展转型的奋斗姿态、以智改数转网联“一号工程”凝聚足够强劲的“动能”,奋力攀登世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珠峰、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断书写更加精彩的徐工故事!

 
(文/路面机械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114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40191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