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一个清晨,印尼家庭主妇Sutinah前往当地警察局,外面仍然漆黑一片,她希望能避免排队,利用政府提供廉价大米的计划。
尽管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干旱天气导致大米短缺,并将价格推至历史新高,但这位52岁的东爪哇省帕苏鲁安镇居民看到数百名志同道合的居民已经在耐心地排队时,仍然感到震惊。
“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很忙了,我们还得排队。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因为市场上大米的价格非常昂贵,”苏蒂娜说,她和许多印尼人一样只有一个名字。
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花了10.2万印尼盾(6.51美元)买了两袋5公斤重的大米,与超市和市场价格相比,节省了大约5万印尼盾。
上世纪80年代,印尼的大米还能自给自足,后来,农田被用来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建造住房。目前,印尼的人口已超过2.7亿。
尽管如此,90%以上的印度尼西亚家庭仍然每天食用大米,为他们提供一半以上的日常卡路里。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印度尼西亚和东帝汶代表拉金德拉·阿亚尔说,这个东南亚国家的人均年大米消费量约为95公斤,远远高于玉米、红薯、土豆和木薯等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年平均消费量。
这种主食对印尼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性如此之大,以至于高企的食品通胀导致了1998年强人总统苏哈托(Suharto)的下台。
Aryal说,由于厄尔尼诺天气模式,去年相对炎热,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的旱季延长,导致大米产量下降了18%左右。这个庞大的群岛将于下个月再次进入旱季。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大米价格上涨,削弱人们的购买能力,特别是影响到社会中较贫穷的部分,包括小农,”Aryal说。
印尼人常说,如果你没吃过大米,你就还没吃过饭。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大米不仅是一种相对廉价的食物来源,也是这个国家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印尼农民联盟的国际关系官员Ika Krishnayanti说,水稻自古以来就是印尼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爪哇中部著名的9世纪婆罗浮屠寺庙建筑群中也可以看到水稻的种植。
“大米是印尼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它是文化和传统的象征,”克里希纳扬蒂告诉汤森路透基金会。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亚洲主任Jongsoo Shin说,稻田也是印度尼西亚景观的一个独特部分,特别是在巴厘岛和中爪哇等受游客欢迎的地区。
“大米价格上涨和供应减少可能导致粮食不安全,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而言。这会造成饥饿感、焦虑感和挫折感,增加社会动荡和抗议的风险。”
Shin说:“遭遇作物歉收的农民会失去收入,并可能面临债务,进一步加剧经济困难和社会不稳定。”他补充说,印度尼西亚将在2024年进口多达500万吨大米。
但是,他说,增加对大米进口的依赖可能使印度尼西亚更容易受到出口国价格波动和供应链中断的影响。
Shin补充说:“大量进口大米会给政府预算带来压力,并削弱农业部门,而农业部门对农村就业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