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电气故障的基础
排除电气故障的基础是指排除电气故障时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要想彻底排除故障,解决实际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就必须要搞清楚故障发生的原因。
对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一名电气维修技术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专业知识面广
应基本掌握或了解计算机原理、电子技术、电工原理、自动控制与电力拖动、检测技术、机械传动及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既要懂电、又要懂机。
勤于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
电气维修人员要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个善于分析的头脑。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电气系统的修理离不开实际操作,维修人员应会动手对所修系统进行操作,查看报警信息,检查、修改参数,调用诊断功能,对设备进行手动和试运行操作;应会使用维修所必需的工具、仪表和仪器。对维修人员来说,胆大心细,即敢于动手,又细心有条理是非常重要的。
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技术准备
维修资料的完善和整理
电气设备维修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是资料不全,往往只有强电部分的电气原理图或者设备使用说明书。
关于必要的备件问题
对于电气系统的维修,备件是必不可少的,在遇到故障时如无备件可调换或使用,无形中会拖延排除故障的时间和增加维修的难度。
了解设备的运动形式和各元器件在设备的具体位置及线路的布局
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时,首先要弄懂并熟练掌握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了解设备的工作流程和运动形式,并总结该设备的电气控制特点。
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但在实际操作时为了有效地进行分析和判断,顺利地找出故障点,还需具备一定的手段,这就是排除故障所需的检测手段及一般方法。
故障的检测和排除方法
故障的检测
电阻法
通常是指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电机、线路、触头等是否符合使用标称值以及是否通断的一种方法,或用兆欧表测量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等。
电压法
电压法是指利用万用表相应的电压挡,测量电路中电压值的一种方法。
电流法
电流法是通常测量线路中的电流是否符合正常值,以判断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
故障的排除方法
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常规检查法
依靠人的感觉器官,这种方法在维修中最常用。
替换法
即在怀疑某个器件或电路板有故障,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消失。
直接检查法
对在了解故障原因或根据经验,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可以直接检查所怀疑的故障点。
逐步排除法
如有短路故障出现时,可逐步切除部分线路以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
调整参数法
有些情况,出现故障时,线路中元器件不一定坏,线路接触也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调整的不合适或运行时间长了有可能因外界因素致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从而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排除故障的一般步骤
排除故障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采用的步骤大致可分为:症状分析→设备检查→确定故障点→故障排除→确认效果。
症状分析
询问操作人员
以获得设备使用及变化过程、损坏或失灵前后情况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一些过去类似的故障现象、原因以及曾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观察和初步检查
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观察往往会得到有价值的线索。
开动设备
一般情况下应要求操作人员按正常操作程序开动设备。如果故障不是整机性的致使电气控制系统瘫痪,可以采用试运转的方法开动设备,帮助维修人员对故障的原始状态有个综合的印象。
设备检查
根据症状分析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和疑问,对设备进行更详细的检查,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要注意这个阶段应尽量避免对设备做不必要的拆卸,防止因不慎重的操作引起更多的故障。
确定故障点
根据故障现象,结合设备的原理及控制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故障发生在什么范围,是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是直流回路,还是交流回路?是主电路还是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是电源部分还是参数调整不合适造成的?是人为造成还是随机性的?等等。根据前面所讲的症状分析和对设备的检查,在灵活运用“排除故障的一般方法”,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直至找到故障点。
故障排除
在确定故障点以后,无论是修复还是更换,排除故障对电气维修人员相对来说,一般比查找故障要简单的多。但在排除故障中一般不可能只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应先动脑,后动手
具体应遵循先外部后内部→先机械后电气→先静后动→先公用后专用→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以设备的动作顺序为排除时分析、检测的次序
以此为前提,先检查电源,再检查线路和负载;先检查公共回路再检查各分支回路;先检查主电路再检查控制电路;先检查容易检测的部分(如各控制柜),再检查不易检测的部分(如某一设备的控制器件)。
确认效果
故障排除完以后,维修人员在送电前还应做进一步的检查,通过检查证实故障确实已经排除,然后由操作人员来试运行操作,以确认设备是否已正常运转,同时还应向有关人员说明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