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京近20年的陈温海,福建乡音褪去了不少,可骨子里闽商“爱拼会赢”的印记依旧鲜明。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正处在后亚运时代的建设期中,基建和房地产不断升温,到处都在修路架桥,陈温海先后参与了京开高速、五环路等北京市重点道路工程的施工。丰沛的工程量,不仅为陈温海积累下足够的扩张资本,也帮助他圈下了优质的人脉。
天生的经商基因,使陈温海敏锐地察觉到设备租赁对建设项目的渗透,无疑会使更多下游施工企业减少新机采购。为此,陈温海又做起了工程机械租赁这桩看似简单,却颇有门道的生意,“我主要是选择挂靠某些单位,定向供应设备,再以此为核心,向外辐射。说到底,租赁的核心并不是施工,而是服务。要想真正站住脚,除了维系好客户关系外,更要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陈温海把租赁生意看得很透彻。
早已结束大规模开发的北京,想要在工程机械租赁领域里稳中求胜,并非易事,“前两年,有一些没接触过这个行当的人也跑来凑热闹。可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人脉、资金积累,根本没法维系。”陈温海如是说。
虽说从业20年,早就看惯了这些跌宕起伏,但陈温海对那些把施工市场门槛踩坏的人还是颇有些微词,“他们根本不是真心做这行,不过是以为能赚快钱就一头撞进来。不断压低台班费,租赁价格下来容易上去难,如果一个行业里从上游制造商到下游用户谁都赚不着钱,何谈可持续发展?”
深知北京市场难有大幅增长的陈温海,尝试寻找新的突破口,“我曾把业务扩展到其他地区,但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管理人才。而仅仅是跟着施工单位的工程走,几年后工期结束,再回到北京,很多以往的施工关系就很难衔接上了,等于得重头开始。”
▲陈温海和他的厦工装载机
虽然在业务拓展上,陈温海身上有着天然的冒险精神,不断尝试各种可能性,但对于设备的选择,他却十分严谨和审慎。“我手头的6台压路机和1台装载机,大半都是厦工品牌的。尤其是那台厦工50型装载机,是行业里公认的,这个级别上最好的产品之一。它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各方面的匹配、机能之间的协调都很到位,用起来特别顺手,而且配件供应充足,维修保养都方便。”陈温海始终认为,买设备一定要选择经过了无数次实践检验的、被无数用户推崇的经典产品,那会直接降低选择成本,也降低了后期使用中面临的设备出现潜在问题的风险。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使他在选购道路机械产品时,首先想到了厦工,“厦工压路机果然和50型装载机一样,没让我失望。”陈温海提起那几台压路机,不住地称赞,“无论是吨位设计、关键部件配置、震动平衡和稳定性都挑不出毛病。”
实际上,在陈温海的发展规划里,路面施工设备一体化无疑是重头戏,只是受市场影响,暂缓了采购计划。但对于像陈温海一样,在这一领域里扎下足够深的根基的人来说,挺过这个“冬天”未来依然有无限的可能。
“要服务好业主方,除了服务到位以外,设备管理也得跟上。一般来说,我的设备几年就会更新一次。这么多年用下来,压路机和装载机,我始终还是认厦工。”陈温海笑着说。(本文来自《GM 工程机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