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钻机之家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正文

约翰迪尔服务中国40年用户故事之九:耿群新 八五后致富能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12 12:20:48    来源:路面机械网    作者:路面机械网    浏览次数:998    评论:0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用在耿群新身上再合适不过。1987年出生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八五后,一张娃娃脸也令他看起来稍显稚嫩。然而,不到而立之年的他,便已经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农业江山”,带领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之所以如此年轻就小有所成,离不开耿群新吃苦耐劳的肯干精神、灵活的生意头脑以及对兄弟的仗义。而其中,也离不开约翰迪尔对他的有力支撑。

钟爱始于初见

2003年,年仅16岁的耿群新在两年学徒生涯后,便自己开起了一家汽车修配厂。而当生意渐有起色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令他不得不回家休养。

就这样,2004年,耿群新回乡休养,并开始经营土地。

最开始,除经营土地外,耿群新还帮朋友驾驶农业机械。正是在为朋友驾驶农业机械的这几年中,耿群新第一次接触到了约翰迪尔。

2007年,耿群新朋友购买了一台约翰迪尔1042联合收割机,作为已有两年驾龄的老收割机手,刚一用上约翰迪尔1042收割机,耿群新便感受到了这台机器与以往机器在使用上的差别。“以前的收割机用不了多久就得坏一次,而这台收割机却基本没有坏过,驾驶作业可省心了。”耿群新回忆到第一次使用约翰迪尔的情形。

这次的使用,约翰迪尔给耿群新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2009年,耿群新流转土地将近200垧(1垧=15亩=1公顷),再依靠雇人作业已经大不合算,耿群新决定购买一台属于自己的大马力收割机。在品牌的选择上,耿群新没有犹豫,先前1042的使用经历,使他坚定地选择了约翰迪尔,购入了约翰迪尔1048联合收割机(现为W80)。

“当时经营农业刚入门,兜里还没有多少钱,借了好几家才将钱凑齐。”虽然资金并不充裕,但耿群新仍然义无反顾地将1048(现为W80)提回了家。

第一年,1048作业300垧,除了自家200垧的作业面积外,耿群新还为周边农户代收100余垧,纯收入7万余元。

2011年,为了更换新机型,耿群新将1048以16万元的价钱卖出,相对于19万元的购入价以及两年的纯收入,两年的时间,1048为耿群新带来十万余元的净收益。

对约翰迪尔的钟爱,使得耿群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分别购入了约翰迪尔3316联合收割机(现为C100)、1204拖拉机、C110联合收割机,并在2015年以融资方式购入了S660联合收割机,以一己之力组建了迪尔设备群。

在耿群新看来,约翰迪尔设备可靠性好,修理费用低,因此机器更新,耿群新首选都是约翰迪尔。

吃苦耐劳 善于发现商机

在耿群新身上,有着非常显著的两个特点,一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是灵活的生意头脑。

吃苦耐劳的肯干精神,使得耿群新每年的作业时间延伸到最长,种植面积和作业面积也随之逐年扩大。

2015年的秋末冬初,北安地区的秋收作业已经基本结束,大多机手都已经开始“猫冬”的生活,但耿群新却仍然在玉米地里忙碌着,帮着最后几家农户收玉米。

“因为2015年行情不好,玉米收了卖不出去,放在家里又容易发霉,所以等到入冬都还有不少农户的玉米没有收。”耿群新说道。2015年玉米价格的下跌,使得北安地区不少农户的玉米收获都比往年推迟了半个多月。

霜冻之后,北安的气温非常低,很多机手都不愿再作业,但耿群新却并不怕辛苦,带着妻子和几位长年跟自己干活的机手,在12月末的寒冷天气中,驾驶S660为最后几家农户的玉米收获收了尾。

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使耿群新十分感动。

由于天气寒冷,作业强度高,正在作业的S660出了故障,北安地区的约翰迪尔服务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但由于天气过于寒冷,不但人手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就连机器上的雪化开片刻后就又上冻了,使得原来几个小时就能搞定的问题,变得非常棘手。

为了使机器能够尽快下地工作,北安地区的约翰迪尔服务人员全部赶赴故障现场救援,用热风炉解冻加热,并轮班修理,最终解决了故障,S660重新下地工作。

“所以我现在购买农机,就认准了约翰迪尔。”这次的事件,使耿群新对约翰迪尔品牌更加信赖。

正是这种吃苦精神,使得2015年耿群新土地经营面积达到600余垧,同时代耕周边农户土地并跨区作业,一年的总作业量达到上千垧,相当于一个中型合作社的作业面积。

而灵活的生意头脑,为他开拓了更加宽广的致富途径。

2015年秋收,耿群新发现一家农户希望出售待收获的玉米,由于玉米长势不好,产出不高,所以并没有人愿意接这单生意。而在默默算了一笔账后,耿群新决定赌上一把,买了这批玉米。最终,耿群新多赚了30万元。

事后,耿群新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对于农户来说,产出是5吨/垧,玉米价钱是1元/公斤,刨除运输玉米费用400元/垧,雇收割机作业费用1200元/垧,他能赚3400元/垧,而卖给我,他不用操心就能拿回3000元/垧的利润。”

“但我就不一样了,我的车都是我自己的,成本就是300元/垧的油费和3000元的买玉米费用,这样我能赚1700元/垧,比只作业收作业费,能多赚500元/垧。”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耿群新接下了这单生意,而结果表明,由于S660较低的破碎率,原本估算只能产出5吨/垧的土地,收下来产出了6吨/垧,这样,相对单纯的作业,耿群新多赚了1500元/垧。

耕种收一条龙保障收益

除了扩大作业面积外,扩大种植面积对耿群新来说也是必须的。2016年,在600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耿群新将其扩大至1000垧,其中种植玉米600垧,比2015年多种200垧。

面对这一决定,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何在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很多农户纷纷改种其他作物后,耿群新却反其道而行,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

耿群新的答案是耕种收一条龙保障了自己的种植收益。

除了拥有从耕到收的所有农机具,耿群新还拥有4辆运输车。与大多数种粮大户不同的是,除了自家的运输外,耿群新还兼职收粮服务,实现了耕种收一条龙服务。2015年,耿群新共收粮入库11囤,折合1.1万吨。

而这项服务,使得耿群新将售粮的主动性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能够根据市场价格,随时收获并出售自己的粮食。

“2015年的时候,一见玉米市场行情不好,农户都着急将地里的粮食赶紧收了卖掉,所以一入秋,烘干厂都是满负荷运行,而为了让自己的粮食尽快卖给烘干厂,不少农户都托人找关系地让烘干厂收,这样玉米价格就被压得更低了。”耿群新介绍到。

“但因为我有自己的收获机,并且了解粮食收购的情况,所以我并不着急,一直等到上冻之后,玉米都已经非常干了,我才开始收。而这时候,烘干厂已经闲了下来,并且临储要入库的粮食也剩的很少了,所以自然,我的粮食就能卖上高价了。”

2015年,在普遍1元/公斤的价格下,耿群新的玉米卖到了1.46~1.49元/公斤,因此,粮价下跌的大潮,对耿群新的影响并不显著。
建立种植合作社
2016年,耿群新成为北安市仅有的两个千垧种粮大户其中之一,这令他萌生了建立种植合作社的念头,并于3月份向有关部门做了申报。

申报之后,耿群新做了详细的近期规划。

首先,修建合作社用地。耿群新规划将老家的宅院推倒重建为合作社,修建机库、办公室等,共占地约1万平方米,投入约几十万元。

其次,购买约翰迪尔设备。“2016年,我打算用约翰迪尔融资购买2台R230玉米籽粒收获机,订金已经交付,2017年再买1台1354拖拉机和2台带自动导航的1404拖拉机。”耿群新告诉我们,如果不是目前资金有些紧张,1404拖拉机其实2016年就想买了。

最后,开发水田。2016年,由于调整种植结构,东北不少地方政府开始鼓励旱田改水田,并出台了优厚的补贴政策。北安市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北安市政府将拿出7000元/垧鼓励水田种植者。耿群新便看到了这个机会,计划将50垧地,改成水田。

对于建立合作社的规划,耿群新显然胸有成竹,当我们临走时,耿群新笑着告诉我们,“如果一年后你们再来我这,这里就已经是建成的合作社了……”(本文来自约翰迪尔)

 
(文/路面机械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114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4019187号-1